台山特色
台山特色
台山市,舊稱新寧,1992年撤縣設市,由江門市代管,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部,毗鄰港澳,南臨南海,有“全國第一僑鄉”、“內外兩個台山”“排球之鄉”“廣東音樂之鄉”、“中國曲藝之鄉”、“飄色藝術之鄉” 之美譽。
台山幅員面積3286平方公里。現轄兩個試驗區,20個鎮和一個華僑農場,共分503個村(居)委會,3655條自然村。2016年末全市公安戶籍總人口97.05萬人,其中:城鎮人口39.52萬人,鄉村人口57.53萬人。
台山市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部,瀕臨南海,毗鄰港澳。陸地總面積3286平方公里,現轄16個鎮、1個街道辦事處,常住人口94.8萬,有160多萬台山籍鄉親旅居海外及港澳等90多個國家和地區,素有“全國第一僑鄉”、“內外兩個台山”之美譽。中國第一條民辦鐵路一新寧鐵路創辦人陳宜禧、前任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、加拿大前總督伍冰枝等著名人士都是海外台山籍鄉親的傑出代表。台山還是著名的“文化之鄉”和“排球之鄉”。
台山海洋資源豐富,海域面積2717平方公里,海(島)岸線長697公里,有廣海灣和鎮海灣兩大海灣,大小海島(礁)557個,其中上、下川島分別為全省第二、第六大島,有可供水產養殖的淺海 21萬公頃,沿岸灘塗(潮間帶)1.3萬公頃,漁港 3個。
台山能源優勢明顯,有規劃總裝機容量900萬千瓦的國華台電和規劃總裝機容量1050萬千瓦的台山核電,是“中國電能源產業基地”和南方唯一直購電試點地區。
台山是廣東農業大市,全市耕地面積4.84萬公頃,糧食播種面積7.68萬公頃,糧食產量40.31萬噸,水產養殖面積47.7萬畝,總產量為31.8萬噸,產值達45.5億元。有“廣東第一田”都斛省級萬畝優質水稻高產示範片以及沖蔞黑皮冬瓜、海宴花卉等十大示範生產基地,還有全國乃至全亞洲最大的鰻魚養殖基地和出口基地。特色農產品主要有珍香大米、鰻魚、黑皮冬瓜、潮境蘿蔔、廣海鹹魚等,其中“珍香”大米獲得“第十三屆中國國際糧油產品及設備技術展覽會金獎”,“台山鰻魚”和“台山大米”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。2011年與2013年,台山先後獲評 “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(市)”和“中國優質絲苗米之鄉”。
台山旅遊資源得天獨厚,上下川島及濱海可供開發優質沙灘總長達63.9公里; 三合、都斛、白沙、汶村四處溫泉出露帶日均總流量達1.5萬噸;岡甯墟、梅家大 院、浮月洋樓、翁家樓等為代表的僑鄉特色建築遍佈城鄉。全市現開發有旅遊景區 (點) 14個,其中國家AAAA級景區3個,上下川島旅遊度假區、頤和溫泉城、康橋溫泉、北陡那琴半島等景區景點遠近聞名,是廣東省著名的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勝地以及“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遊示範地”。2015年全市旅遊總收入59億元,同比增長 17.5%,連續五年獲評廣東省“旅遊綜合競爭力十強縣(市)”。
台山現有工業新城和廣海灣工業園兩大產業發展平臺。工業新城規劃總面積138 平方公里,重點發展重卡和商用車產業、五金機械製造、清潔能源裝備、新材料新能源(電力)及裝備等產業,著力打造“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高地”,2015年,園區獲授“廣東省重型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;廣海灣工業園區規劃總面積52.86平方公里,是省級新區江門大廣海經濟區的核心區和起步區之一,是台山乃至江門發展海洋經濟的主戰場。2015年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671.66億元,同比增長 15.2%,工業規模以上企業185家,總產值達575.72億元,已形成電能源、汽車零配件、清潔能源、金屬製品、醫藥製造、電子電器等產業集群發展的格局。2015年,台山縣域經濟綜合發展力在全省名列第7位。
2015年,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28.18億元,同比增長6.6%;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.76億元,比上年增長9.12%;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9.69億元,增長4.8%; 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07.28億元,增長6.0%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4.54億元,增長 11.1%。“十三五”時期,我市將以“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用”五大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新發展,實施“發展升級、小康提速、後發趕超、綠色崛起”戰略,努力打造製造強市、農業強市、旅遊強市、僑務強市和生態強市“五個強市”,強化城鄉建設、民生建設、黨的建設“三項建設”,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。